逐渐消失在办公室的职场人,他们去哪了?

当我们在社交平台上收集职场人对“混合办公”的看法时,发现大家对这个办公模式的感受呈现出很深的撕裂感,一边是羡慕、满足,另一边却是迷茫,甚至抱怨:

“第一份全职工作入职两天宣布 WFH (居家办公),到现在也没有见齐全部门的同事。”

“每周在家办公的那两天,我都在想念在公司 996 的日子,在家明明就是 007。”

“赶早高峰出门的每个早上,我都在羡慕混合办公的室友,省下化妆和通勤的时间可以多做多少事啊。”

“远程办公最初的痛点可以慢慢克服,但是身处一线城市的开销与不安定感还是在那里。”

我们确实身处一个工作模式大变革的时代,疫情彻底颠覆了办公方式的定义,我们的职场正朝着陌生的方向变化,职场人或主动或被动地体验了混合式办公以及居家办公等非传统办公方式,有些甚至已经开始了长期混合办公。

职场社交平台领英近期的调研数据显示,57%的职场人更倾向混合办公,还有11%支持完全在家办公,同时亚太地区企业普遍认为每周三天在办公室、两天在家办公是远程与线下结合的最优状态。

抛开数据,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真实而生动的职场人,在混合办公时代,有困惑、有挑战、也有收获。

彭伟聪常办公的咖啡馆

“因为疫情无法出差,海外市场还得做”

时间倒回到两年前,刚从硬件公司转行到医疗器械销售的 Shaun 不会想到,他即将进入的行业会因为一场全球大流行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他所在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向海外市场销售生命支持解决方案,包括 ICU 必备的呼吸机、麻醉机、监护仪等。加入公司的半年多时间里,他定期到海外市场出差,拜访当地的医院、政府机构,和当地的供应商一起拓展当地市场。

可是疫情在全球的肆虐打乱了一切节奏,海外的疫情如星火燎原,医院纷纷向公司发来了购买需求。Shaun 却无法出差,有许多工作需要在当地落地,Shaun 的公司紧急在海外市场招聘,那些原本只有中国团队出差时才有人气的办公室,开始被当地外籍员工填满。可是随着疫情反反复复,这些外籍员工大部分时间都无法到办公室上班,就这样,疫情初期自己体验了一把在家办公的 Shaun,开始长期与混合办公的海外同事对接。

让 Shaun 最烦恼的,就是时间。外籍员工上下班界限分明,“一下班就不再回复工作消息”,再加上时差,有的时候外籍员工发来咨询,中国已经是深夜,常常信息一来一回就过了两天。医院的需求拖不得,Shaun 必须想办法。

“最后,我们安排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开一个很短的碰头会,在中国,是下午容易犯困的时间,用开会提神,在海外,正好是他们早晨刚开始工作的时间,把接下来一天的时间都安排明白。”Shaun 介绍说,“我们也给他们做个示范,无论中国这边多晚,他们都能找到我们,时间久了,他们也多多少少有所改变。”

不用长期离家出差,Shaun 挺高兴,比起自己去海外市场从零开始,当地员工的加入帮Shaun打通了许多在当地无法接触到的资源。虽然有诸多不适应,这种新的工作模式带来的好处,Shaun 已经感觉到了。

是职场新人,也是“混合办公原住民”

入职一年多,李迪只在公司待过五天。

“第一天是那一批新员工在公司西雅图总部入职迎新活动,第二天是我的导师(mentor)带着我在部门的办公区转了一圈,因为当时已经有不少同事 WFH(work from home),所以基本上就是他告诉我,这里本来坐了谁,那里本来坐了谁,第三天晚上收到邮件,就通知全公司在家办公了。

接着,李迪就开始了居家办公的工程师生涯。

“因为返回办公室的时间一再延迟,团队发起了回办公室待一天的活动,我去待了半天,后来我想大家都不去,办公室完全没有人,我觉得得去体验一下,就又去了一天。”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